|
拾云山房位于浙江省金华武义县一处山林古村之中,村子保留了完整的夯土民居面貌,村中建筑依山势高差而建,群山环绕,村口处尚存几颗繁茂的古树,已上百年。书屋坐落于村口广场不远处,旁边是保留完好的夯土三合院民居,场地原址有一个牛栏房,坍塌后被拆除。建造书屋,是为了给古村提供一个阅读的空间,一个让人静下心的地方,从而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和小孩子回到山里;也希望能够创造出一个丰富而安静的场所,让小孩子和老人都能在这座建筑中里感受到自由和快乐。 让空间与乡村友好 同时站在场地关系的角度思考,书屋用地处于一个三角地带,南侧是该村落的主要步行干道,北侧有一堵三米高的石坎墙,石坎墙上面是一片儿童戏玩区,在设计策略上抬高书屋的实体空间部分,让建筑体首层与道路之间形成空间的退让,路上的行人也可以随时到书屋下休息。而书屋的二层则和儿童戏玩区在同一空间层面上,这样的处理,一方面便于儿童进入书屋看书或者在儿童区玩耍,另一方面,方便父母在书屋里阅读的同时能关注到孩子。无论是站在场地属性的角度还是站在对乡村生活理解的角度,在乡村设计建筑,我们都希望建筑与村民、与乡村环境都能保持一种最友好的状态。 天井与时间性 回廊与交流 材料运用上,书屋的书架选择3公分厚的松木板模数化布置,用统一的模数尺度语言控制,书架的竖档和屋顶的结构梁用材一一对应,形成整体的语言逻辑体系。在外立面上,采用乡村比较少见的阳光板,让整个房子变成了一种半透明的状态,室内的光线透过阳光板变得很温和,给书屋室内形成一种舒适的阅读环境,同时,半透明的材料可让室内的人对室外景观有一种若隐若现的朦胧美,实现一种半通透性的空间感受和氛围的目的。 乡村对于很多建筑师来说是一个陌生的领域,很多建筑师也逐渐参与到乡村中不断做尝试。我们也是一样,抱着探索和融合的心态,以建筑师的身份尝试介入乡村,很多时候,设计的灵感不仅只来自建筑师的直觉判断,而且需要根植于乡村本身,让在地性与创造性很好的结合。其实乡村没有标准,没有固定法则,没有唯一性,好坏只能让乡村自身来判断,我希望这会是一个好的开始。 建筑师: 尌林建筑设计事务所 面积: 156 m2 摄影师: 赵奕龙 |